《工程勘察》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袁培煌来到广州,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同时也作出了人生中的重要选择——学建筑,搞建设。
流程编辑:郭丹
当年,《中国建设报》评论道:“该项目的中标,不仅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赢得了尊严,也为我国建筑设计单位角逐国际建筑设计舞台增强了自信。”
毕生培壅桃李,辉煌建筑人生
这些创新的改进受到普遍欢迎,由此出现了以此为基本类型的各种平面形式,并沿用至今,成为住宅商品化之前武汉地区常用的住宅平面模式。
中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霆表示,袁培煌大师心无旁骛、不计名利,七十余年如一日,用勤奋、敬业、创新、忠诚、无私、奉献诠释出建筑大师风范,为一代代设计师绘制出精神坐标,值得中南院全体干部职工用一生去传承与弘扬。
在中南院工作期间,袁培煌甘为人梯、默默奉献,播撒智慧、传承技艺,耐心指导、传授经验,培养和扶植了大批优秀的后辈建筑师。经他精心栽培的学生,多已成为中南院的技术骨干和精英,其中不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
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赢得了尊严
“实际上这是我们中国真正的高层的开始,当时我们也没有什么资料参照,我们也没有做过,所以是在做的过程中摸索。”袁培煌曾透露,这栋楼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建筑,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本身和改革开放一样,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摸,不仅因为它是当时的第一高楼,是真正意义上的超高层建筑,还有一个更大的难点,就是这栋大楼并没有一次设计成型。当时深圳希望把这栋楼建设成对外的窗口,最初的方案只是38层,超过37层的南京金陵饭店,成为全国第一。后来希望把它建成20年不落后的楼,于是改成44层。最终确定下来是53层。就这样,边施工边修改设计,就连后来闻名全国的旋转餐厅,也是后来才加上去的。
当时,华中科技大学校方领导以优厚的待遇邀请他专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但他内心难以割舍对中南院的深厚情谊,婉拒了学校的真诚力邀,一生扎根在中南院。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等,国民经济进入大调整时期。建筑界口号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提倡“快速设计,快速施工”。国庆十大工程完成后,建筑界提出建筑艺术的方向是“新而中”,并在新结构上做了尝试。
1966年进入文化大革命,虽建设任务很少,但袁培煌却从未停下建筑创作的脚步。他于1968年完成武汉防洪纪念碑设计,后来陆续做了九江长江大桥方案、武汉军区招待所等项目。
【延伸阅读】
邓小平讲这段话的地点是国贸大厦,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三天一层楼的速度说的就是这里,而这座改革开放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团队来自湖北,上世纪80年代初,袁培煌接到任务,成为项目的主要设计人。
身为全国勘察设计评审专家,袁培煌多次出席教育部、建设部举行的全国优秀勘察设计评优工作,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务实的评审标准,对于功能、结构不合理的方案,形式再炫目,都坚持投反对票。
我有一个目标,就是搞建设
编辑:谢永利
——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袁培煌
在建筑教育工作上,袁培煌曾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他参与编制注册建筑师考试大纲,推进建筑节能、建筑产业化等行业标准制定,为中南院培养了大批优秀后辈建筑师,不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
中南建筑设计院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六大区域综合性建筑设计院之—。成立之初为中南军政委员会建筑工程部设计处;1955年更名为中南工业建筑设计院,隶属于国家建筑工程部,今年中南建筑设计院建院70年。
2008年,被称为“科技航母”的广东科学中心建成。它是中国三座菲迪克获奖建筑之一,从高处向下看犹如一朵傲然开放的木棉,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正是广州人民“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内在体现。
在推动行业发展上,袁培煌从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推广“四新”技术、促进建筑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立项新思路。编制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构造》、《建筑节能门窗》等一大批适应国家发展策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地方标准设计,为湖北省乃至中南六省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工程建设标准化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上一篇:五矿信托于无锡成立项目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
下一篇:没有了